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99|回复: 20

为什么诸葛亮不去投靠来头更大的曹操,而是从了一个刘备呢? ...

[复制链接]

1

主题

7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发表于 2019-8-6 15: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不相信诸葛亮不知道曹操是多能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19-8-6 15: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徐州。
诸葛是徐州琅琊人。
徐州这个地方,在三国时代,曾经是陶谦的地方。在陶谦担任徐州牧的时候,手下有士兵打劫一个叫曹嵩的人并杀了他全家。而这个人,却正是曹操的父亲。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初,太祖父,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
也正因为如此,后来曹操几番攻打徐州,并于193年攻破徐州,并屠城以示威。
《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记载:”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而在这之后,就是很著名的“三让徐州”事件,徐州这个烫手山芋被临死的陶谦交给了刘备。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一·汉纪五十三·孝献皇帝丙》:陶谦告急于田楷,楷与平原相刘备救之。备自有兵数千人,谦益以丹杨兵四千,备遂去楷归谦,谦表为豫州刺史,屯小沛。曹操军食亦尽,引兵还。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陶)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
而这个时候,恰恰是诸葛亮的童年。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根据诸葛亮的幼年经历,出生于181年,3岁丧母,8岁丧父,乱世中跟随叔父诸葛玄先去江西,再去了荆南。而曹操屠徐州发生在193年,这一年诸葛12岁,应该是对故乡被屠有着深入骨髓的深刻印象。也就在曹操屠徐州的时候,刘备率领数千人来救徐州,也给少年诸葛留下了光辉的形象。
对于一个13岁的少年而言,一个是三番五次屠杀你故乡的曹操,一个是明知不敌却依旧驰援来救的刘备,孰正孰邪早已烙印在幼小的心灵中了。
还需要做选择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发表于 2019-8-6 15: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是能干,但能干就够了吗?
曹操&荀彧VS刘备&诸葛亮
这两对的相处到其中一方死亡为止,荀彧对曹操集团的贡献比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贡献只多不少。然后呢?能干的曹操是怎么对荀彧的?草创的时候就是吾之子房,没用的时候就是一个空盒子,呵呵。
要说当年荀彧有看走眼的时候,但很多事情到魏公了已经无法回头了,人生是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那刚刚出道诸葛亮何必又要一头撞上去?
再说说其他人,孙权,呵呵,赤壁之战倒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之后的呢?有做过一件像样的事吗?其他刘表刘璋,那更是“碌碌之辈,不足道也”。
当年曹操打徐州的时候可是一个崛起的新秀,刘备来救徐州可不会早知道吕布要偷曹操家,他可是带着满腔热血来的,那就是人来了,就没打算活着回去!那时,诸葛亮可能就正在徐州。
刘备一路走来,以弱抗强的时候真的不可谓少,每次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都是一往无前地冲,十年饮冰,热血不凉。这些,在南阳的诸葛亮恐怕都看在眼里。然后再三顾茅庐,证明了自己最大的诚意。诸葛亮同时代难道还能找到更好的吗?没错,刘备是起点低,底子薄,但是大丈夫行事但求俯仰无愧于天地,计较这些名利得失,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9
发表于 2019-8-6 15: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早年丧父,叔父带他去投奔刘表


三年后,老家有消息传来,有一个叫曹操的无恶不作,在徐州破城就杀,又有一个叫刘备的,带了兵帮徐州人抵抗曹操。


你说少年诸葛亮对这两个人会有什么印象.....


这都是曹操自己作孽啊,陶谦和你有杀全家之仇,杀陶谦全家就算了,百姓和你有仇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发表于 2019-8-6 15: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在你家乡屠城,搞得血流成河,让你背井离乡躲避战乱
一个人,在你家乡受难时义无反顾前来支援,帮助你的家乡抵御侵略
你会投靠哪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5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5
发表于 2019-8-6 15: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各位答的什么,人家诸葛亮自己早就解释过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莫要把什么阴谋论,厚黑学拿出来说话。什么利益,什么世仇?如果是别人说的,我可能质疑。但是这是诸葛亮亲口说出来的,吾当深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盖追先帝殊荣,欲报之于陛下也”。
天下知我者刘玄德,愚死效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9
发表于 2019-8-6 15: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1.曹老板屠徐州,那是猪哥的家,而刘备义救徐州。
2. 古代世家讲究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就算不能得到重用,至少也可以保的家门安全。比较出名的有:荀家兄弟也是分别效力曹操、袁绍、袁术,司马家也有人在司马懿之前就效力于袁绍。其实不单单是保全家业,这样做也是兄弟之间互相保护,避免战败被杀。例如:曹操你打赢了袁绍,也不能把荀彧兄弟给砍了吧?而且有兄弟引荐,打不过了,归顺就更顺理成章了。所以诸葛亮出山时,大哥已经投了东吴,剩下曹刘二选一,后来他的弟弟诸葛均也投了曹魏。
3.投靠诸侯也需要人引荐才能得以重用,庞统投江东也正是无人引荐,只能在周瑜手底下打工,后来周瑜身死,他在江东也就无法的到重用了。诸葛亮在荆州求学,他所认识的人也必定多在荆州效力,想到得到重用最稳的选择必定是荆州势力。至于他哥是因为于鲁肃的引荐才能得到孙权的重用。另外人脉关系也是能否得到重用的一个因数
古代战争其实就是世家大族集团间的利益斗争而已,而诸侯要么是世家大族推出来的代表人,要么就本身是世家大族,真正白手起家的没有几个。世家大族把控着人才、经济甚至土地人口。刘备之所以前期一直失败也真是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地,没有人愿意效力于他,直到义救徐州,直到皇帝亲认为皇叔,才算是有了争雄天下的资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发表于 2019-8-6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之前一路吹嘘曹丞相牛逼,后来又是各路崇拜司马懿。现在的中国人都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吗,谁强就跪舔谁吗?能不能不要给古人强行加戏,有一部分古人真的没现代人这么内心肮脏龌龊。
有时间读一读《出师表》、《诫子书》,有时间看看刘备传记,了解一下:
被土豪派去暗杀刘备的刺客,因为见到刘备当官爱民如子没架子,对人坦诚布公,刺客居然放弃暗杀,并告诉刘备刺杀的事。
黄权因为夷陵之战被夹馅饼了,无奈投降魏国。刘备听后非但没责怪,反而说是自己做的不够好。魏国造谣黄权家人被刘备杀害,黄权说他相信刘备不是那样的人。事实上,刘备确实抚恤了黄权一家。之后,黄权后人跟随诸葛瞻(诸葛亮儿子)保家卫国,战死沙场。
关二爷绝北道、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本身NB哄哄的谁都不服的人,心甘情愿跟大耳朵一辈子。曹操对关羽的恩宠,曹家、夏侯家都没有,那关羽也心里只有玄德哥哥,千万里追寻着你。张翼德,曹军虎豹骑,江湖传言多NB,在他跟前怂的像hello kitty,这般牛逼人物,当刘备的弓马手,跟随刘备一辈子无怨无悔。
真的,假如我是三国时的一名士大夫,我愿意给刘大耳朵打工。跟着曹操、孙权、司马懿混,哪天挂了都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摊了什么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19-8-6 15: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凑个热闹提一个思路。
如果没有臭名昭著的屠城事件,诸葛亮也不一定会选择曹操。
因为想诸葛这样有大才和大志向的人才,随便扔到哪个国家都会发光发热。
这样的人,一不愁吃二不愁喝,可以说有这样一个脑子,下半生的生计是不用愁的。
这样的人,有足够的资本来给挑选选自己的领导和未来,而不是迫于世俗的约束选择来头大的。

身在隆中时,马斯洛的五大需求,诸葛除了自我需求外,几乎全部得到了满足。
简而言之,诸葛初出茅庐前后所追求的无外乎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而不是选择一个来头大的就扎进去。
他的理想是什么?


好为梁甫吟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梁甫吟》原文: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说大了点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说具体点就是很其他读书人一样,成为一代贤相,上事君王,下抚百姓。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
帮助他更好地挟天子以令诸侯?管仲乐毅和晏子都不会这么做吧。


另外,来头大不大也不是诸葛的参考标准:
不求闻达于诸侯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虽然刘邦之后刘备的来头也不算小,是吧?(狗头)


最后,我认为这和阿里的蔡崇信没有留在原来的公司而放弃高薪选择马云的道理是一样的。
曹操内部是五脏俱全,勾心斗角的的家族企业,家大业大财大,进去了就不只是专心做事那么简单还要分心搞内斗的,意味着诸葛进去那是要低头做人的。
而且,即使没有内斗,在这样一个精英扎堆的地方,诸葛的计谋也不一定会被重视和优先采纳。
而刘备那是带上关张,几个人白手起家博天下,加入他们迅速成为核心人物施展拳脚总比待在曹营受委屈的好。
PS:小公司,晋升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发表于 2019-8-6 15: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志》诸葛瑾这样说徐州故事的:
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与相反覆,惟瑾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信息产业部备案查询 ( 辽ICP备17008384号-2 )|辽公网安备21021102000893号

GMT+8, 2023-3-27 22:04 , Processed in 0.0261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